查看原文
其他

初心丨詹国枢:我为什么佩服万里

2018-01-17 詹国枢 新三届

        老编注: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。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到1989年,是凝聚改革开放共识的黄金时代。本号特辟“初心”栏目,邀约追忆改开年代初期的文图稿件,以此向那些阳光明媚的日子致敬,向思想解放、拨乱反正的每一个里程碑事件致敬,向曾经勇立改革开放潮头的每一个弄潮人致敬。  


        补注:过来人都还记得当年的民谚:要吃粮,找紫阳,要吃米,找万里。今天是吃粮的13周年忌日。我们怀念吃米的,也缅怀吃粮的……


延伸阅读

周其仁:三次近距离观察赵紫阳

刘建生:我拍赵总书记


作者简介

本文作者


        詹国枢,1949年生于四川西昌,汉族,老三届高中生。1969年赴四川会东县下乡插队,后任县文化馆干部、副馆长。1974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78年至1982年在复旦大学新闻系学习。后到经济日报社工作,历任记者、主任、高级记者、编委委员、副总编辑。2006年到人民日报社工作,任人民日报社编委委员、海外版总编辑。第二届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获奖者,现已退休。



2015年7月15日12点55分,万里因病在北京逝世,享年99岁。

 

在党和国家领导人中,万里是我非常敬佩的领导人之一。

 

万里有一突出特点:无论在哪个岗位,无论身处何种时期,他都敢于坚持真理,勇于触碰矛盾,善于解决难题。他的身上,总有一股令人钦佩的改革锐气。


有这样的国家领导人,当是国民之福。

 

可惜,这样的领导者,已经越来越少。

 

对这位德高望重老领导的离世,笔者心中的尊敬与惋惜之情,难以言表!

 

曾应某杂志之邀,撰写过一篇纪念文章。

 

如今重新读来,仍觉心潮澎湃,不能自已。

 

我深信,万里,会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心中!


 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我为什么佩服万里


      詹国枢


 

当今中国,“正国级”领导人中,万里是我最佩服的人之一。

 

为何佩服?


因为他的经历,他的作为,值得我,也值得千千万万百姓打心眼里佩服!

 

先说万里当市长。

 

1958年,身为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、北京市副市长的他,在京负责主抓“国庆10周年献礼工程”建设,仅用不到一年时间,圆满建成了人民大会堂等“十大建筑”!各位去过大会堂吧,如此宏伟,如此壮丽,体量那么巨大的一片建筑,即使今天,一年完工也是难以想象的奇迹!

 

再说万里当部长。

 

1975年,尚在“文革”之中,万里受命出任铁道部部长。到任以后,他坚决落实邓小平提出的“实行全面整顿、把铁路系统作为整顿突破口”的主张,身先士卒,亲历亲为,以极大的决心和勇气,很快扭转了铁路系统的混乱局面,一时间,铁路系统的新面貌受到全国上下一致好评!


又说万里当书记。

 

1977年6月,万里调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兼安徽省革委会主任。他以非凡的政治胆识,大力支持、推广肥西县“包产到户”和凤阳县小岗村“包干到户”做法,为开辟中国农村改革的新道路作出了重要贡献。他领导的安徽农村改革,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突破,万里也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重要倡导者和推动者!


 

再说万里当副总理。

 

1980年4月,万里担任国务院副总理。他做的两件事,利在当代,功在千秋。

 

一是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,推动农村改革全面深入发展。万里到任以后,明确指出,“包干到户”是党领导下的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,在一些地方和省市尚且犹豫怀疑之际,万里对农村改革作了旗帜鲜明的支持和肯定,对推动中国农村改革的全面迅猛发展,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!

 

二是大力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。1986年,是中国改革狂飙突进的年代。决策科学化、民主化,成为党内关注的一个改革切入点。

 

万里在全国软科学研究工作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。他说:“所有的政治问题、政策问题,都是应当进行研究的,在没有作出决定之前,都是可以讨论、可以争鸣的。”

 

他郑重提出:排除决策的个人色彩、感情色彩,改变长期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落后愚昧的决策意识和决策方法,树立新的科学的决策意识和决策方法,对决策体制来一番改革,要创造民主、平等、协商的政治环境。

 

后据新华社报道,邓小平看完讲话稿后,未改一字便提笔批示:“很好,全文发表!”(此文不久即在《人民日报》头版头条隆重推出,在全国引起广泛反响)陈云也批阅了这份讲话稿:“这个讲话,解决了我们党多少年以来没有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。”

 

最后,说说万里当委员长。

 

1988年4月,万里当选全国人大委员长。上任以后,他提出,要把“保证和促进改革”作为人大的首要职责,把“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”作为人大的中心任务。

 

他主张,要通过改革,“一步一步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走向制度化、法律化。”他高度重视人大监督工作,明确执法检查是人大履行监督职责的重要形式,对促进法律的实施起到了积极作用。在历史转折的重要关头,他坚决维护党和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,维护了社会秩序和稳定。

 

99岁的万里离开我们了!纵观他的一生,无论在哪个岗位,他都敢于坚持真理,勇于触碰矛盾,善于解决难题,身上总有一股令人钦佩的改革锐气。如此杰出的领导,岂能不受到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,岂能不让人打心眼里佩服!


 


背景资料


万里生平

 


万里,1916年12月生,山东东平人。

 

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曾任中共东平县工委书记,泰西地委宣传部、组织部部长。

 

1940年后任中共鲁西区委宣传部副部长,冀鲁豫二、七、八地委书记。

 

1947年后任中共冀鲁豫区委委员、秘书长,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财委副主任、经济部部长、建设局局长。

 

1949年后,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副部长、部长。

 

1952年11月任中央人民政府建筑工程部副部长。

 

1958年3月-1966年10月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。

 

1958年8月-1966年6月任北京市副市长。

 

1973年5月-1975年1月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、市革委会副主任。

 

1975年1月被任命为铁道部部长,轻工业部第一副部长。

 

1977年6月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。

 

1980年4月-1988年4月任国务院副总理。

 

1982年9月在中共十二大上当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。

 

1982年当选为中共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,中央书记处书记。

 

1987年当选为中共第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委员。

 

1988年当选为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。



个人爱好


万里喜欢拉二胡、唱京剧,还有足球、篮球和台球等多种球类,富有运动天赋。上世纪50年代在北京养蜂夹道也陪小平同志打过台球。

 

读书时,学校里有一片用黄土和沙子修建的标准网球场,当时会打网球的人寥寥无几。课间休息时,大家排队等候打球,用的是借来的木质球拍和捡来打秃了的球,万里一见网球就迷上了。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,万里学会并练就了一手高超的球技。

 

万里自少年时代爱上网球,80余载一直钟情于此,从未放弃。惟战乱和文革被关押的岁月曾一度中断,但文革被放出来第一件事就是去打网球。万里一手推动了中国网球运动的发展,并为此付出了巨大心血。

 

1993年,万里退休后,一周安排四次网球。其中《网球》等是万里最喜欢看的报刊。当看到有关网球的重要信息时,万里都有意识留下来以便共同分享信息和快乐。万里曾经与美国总统老布什、澳大利亚总理霍克、新加坡总理吴作栋及其他国际友人、爱国华侨等交过手。


 

万里90岁以前,喜欢跟不同的人切磋。只要听说谁网球打得好,他都要挑战一下。无论是一些取得名次的运动员,还是一些球打得好的领导,他都要跟人家打打。万里热爱网球,也爱看比赛。对于世界四大网球公开赛,他如数家珍。自电视台开始转播以来,万里是逢场必看。

 

万里在桥牌界的朋友很多,像邓小平、胡耀邦、宋任穷、李铁映、丁关根、荣乐弟、聂卫平、闻义昌等,和他打过牌的人,有机关干部、新闻记者、大学生、工人等等。用聂卫平的话讲,和万里一起搭档最多的是荣乐弟,他们是很亲密的搭档,得的冠军也最多。 


1984年,聂卫平和正在北戴河休假的邓小平、万里有过一场连续的桥牌大战,说是大战,因为对垒的双方都是桥牌高手,说是连续,因为一战就是一个礼拜。此役,聂卫平和邓小平搭档,万里和北京友谊医院的院长诸寿和搭档,每天下午打,吃完晚饭后接着打,但胜负形势却是一边倒。论桥牌水平,邓小平比万里高,聂卫平又在诸寿和之上,这样一来,万里与诸寿和连战连败,一次也没有赢过。



詹国枢文件夹

詹国枢:胡耀邦为啥左右为难

詹国枢:1977年高考,

改变了我们全家的生活

詹国枢:我为什么甘当“码字工匠”

詹国枢:经济文章的三条半标准


原载作者微信号“码字工匠老詹”

本号获作者许可转载



初心1980改开年代

孟晓苏:我给万里当秘书的日子

周其仁:三次近距离观察赵紫阳

刘建生:我拍赵总书记

那一年耀邦出镜,我出了一点力

马波:怀念耀邦

成曾樾:1983年胡耀邦激赞个体户

戴煌: 胡耀邦平反的第一个“右派”

胡德平:回忆母亲李昭

王元化:为思想而生的知识人

朱嘉明:程秀生与"中心"故人点滴

何维凌侧写:他有一颗动荡不羁的灵魂

他有点后怕,学术探索差点定性政治错误

徐建:如果不是海外爆料,

深圳也许已经有一个立法会了

1980年取消反革命罪的第一声

198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的有功之臣

记者内参让副总理公开做检讨,

中央由此取消副总理级专机

谭启泰:风,吹灭了蜡烛,吹旺了篝火

钟健夫:1980年代政治激情与《南风窗》

少达:与肖晓琳道别

周其仁:纪念杨小凯

朱学勤忆杨小凯:有一件事我抱憾终生

杨小凯:离诺贝尔经济学奖最近的华人

周其仁:在江湖与庙堂之间

帮着"摸石头"的人——回忆张少杰

雷颐:精神启蒙远未完成

张宝林:大保,永远的学长和老兄

送别新三届学友曹征海

肖玉环:长歌当哭  送君远行

肖玉环:告别白南生

胡舒立:大真无争张善炬

马小冈:走下莫干山

陈锡文:我与中国农村50年

黄晓京:物非而人是——旧信札的记忆

蔡晓鹏:九号院·杜润生·中央一号文件

郭凡生:追寻我们共同的理想

徐建:中国缺的是德高望重的大律师

吴思:思想的创造力

胡舒立:缅怀一位值得尊崇的长者

姜波忆范敬宜:老范,我好想你呀!

范蔚萱:好汉与书生

鲁晓晨:新闻人虽力薄而努力不懈

胡舒立:黎海波的胸中丘壑

祁林一路走好,天堂没有杀戮没有伤害

张善炬:跟着锦涛书记跑乡下

蔡晓鹏:最难风雨故人来

林晨:我在新华社三十年

管士光:回望来时路

庞松:党史研究的小风波记事

郝荃汪建熙:财金侠侣

杨宾:岁月峥嵘忆当年

骆小元 忆会计行业:筚路蓝缕三十年

吴小军:回望校园三十秋

宋毅:初到中央团校的日子

徐世平:三十年如烟往事

郭少达:在废墟里推动变革

高永伍:海南处置积压房地产亲历记

黄清水:30年前农村大包干采访追忆




记录直白的历史

讲述真实的故事

长摁二维码  

加盟新三届

我们不想与你失联

备份永远的新三届

余轩编辑、工圣审读


征 稿


新三届公号向新三届朋友征集稿件

主题一:新三届人的高考之路

主题二:新三届人的大学时光

主题三:新三届人的文革经历

主题四:新三届人的上山下乡

主题五:新三届人的当兵岁月

主题六:新三届人的爱情故事

主题七:新三届中的菁英人物

主题八 新三届人的职业生涯

主题九:新三届人关注的话题

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。

投稿邮箱:1976365155@qq.com

联系人微信号:james_gz7
联系人电话:13570472704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